看一档电视节目,几个小有名气的歌手,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后,请教一位享誉歌坛的音乐人,希望点评一下他们的唱功如何,出人意料地,这位音乐人诚恳坦言道:“你们唱得很好,可是,你们自以为唱得好,就炫耀技巧,唱得太油了!”
早已见惯了电视节目中主宾间相互客套阿谀奉承,没想到,这位音乐人居然如此直言不讳一语中的,观众们皆报以热烈的掌声,歌手们也心悦诚服点头称是。随后,音乐人即兴演唱一曲,静静地,一个人站在聚光灯下,婉转悠扬的乐曲响起,他的嗓音如大河般深沉低回,磁石一样,紧紧抓住观众的心,使人完全陶醉在他歌唱的意境中,那一刻,世界安静,惟有他的歌声在流动。
或许这就是小歌手与音乐人的区别。太过追求技巧、依附于技巧,反而被技巧所误,失去了个性、水准,沦为油腔滑调,而铅华洗尽,不着痕迹,才更能直指人心,见其功力。
说到技巧,画家刘海粟讲过一段趣事。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刘海粟一直侧重于教学作油画,很少画国画,后在吴昌硕先生的鼓励下,开始认真研习中国画。一九二四年,刘海粟创作了国画《言子墓》送去向老人请教。老人拿过画后,眯起眼睛,将画从上到下看了几个来回,刘海粟心下不安,懊悔不该将拙作拿来麻烦先生。不料想,老人看过画,认真地对刘海粟说:“很好,一点也不落俗套!”并题字云:“吴中文学传千古,海色天光拜墓门。云水高寒,天风瑟瑟,海粟画此,有神助也!”刘海粟听了褒奖,更觉不安,谦虚地说:“我不会画国画,竹子的层次就没有处理好!”吴昌硕老人说:“这张画好就好在你不会画!许多人画不好就因为太会画,总是套用陈法,熟到甜媚俗气的程度!”
太会唱,反而沦为油滑,不会画,反而别出新意。人们在求学问艺的过程中,总难免追求一些炫目、华丽的技巧,以此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胜人一筹。殊不知,正是这些纷繁复杂、过多过度的技巧,层层包裹,淹没了精神、实质和内容,只见衣不见人,只见皮不见核,流于虚伪做作、虚无浮夸,乱人耳目,使人生厌。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还在于朴素自然、真情实感与鲜明独特的个性。
古往今来,凡有所造诣的大家,皆“由拙入工”、“由工返拙”,千锤百炼得其真髓,历尽沧桑返璞归真。真正好的艺术,它的力、美与味是渗出来的、透出来的,浑然一体浑若天成,而不是浮于表面,张牙舞爪,大声叫嚣来的。
作者:王艾荟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华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