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几千年历史由来,最初只是符号用作标注和记录,后成句成诗成章则是为了表达人们更为多彩和深邃的思想,带动社会发展;
而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再演变成了专门从事文字工作者,所承载的意义和内容也日渐丰富和广泛起来。
随着时代进步,媒体更迭,文案从以前的报纸、新闻广告、海报走入到了人们日常所及的任何范围,每天打开手机,新闻推送、淘宝产品介绍、广告播放、甚至朋友圈视频网红地打卡等等,已经无处不在。
文案不同于文章著作需要具有文学意义,也不同于记录案例需要真实有据可查;
它是基于产品本身性能展示给读者和消费者的,并被更多人看到,对其内容和产品产生兴趣和发生购买行为。这也注定它必须具备吸睛和传播性,以及有驱动与人产生链接的功能。
好的文案给产品带来了生命力和影响力,为人们津津乐道和熟知,如之前的江小北,杜蕾斯和万科地产的文案等。
好文案是重要的,那么如何写一个好文案?有着20年以上传播、信息产业及广告文案从业经验的安迪.马斯伦,告诉你如何运用影响心理学、情感学和认知科学,写出超级“带货”文案。
他所编著的《如何写出高转化率文案》,内容涉及25条心理学技巧、100多种表达方式、10多个真实案例、75组实践练习,从吸睛到吸金,一步步解锁好文案方法秘籍。
高转化率文案的基础规则
1、以销售为目标、以读者为核心、产品的作用要比产品是什么更重要。
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销售是文案产生的缘由,一切不以高转化为目的文案都是耍流氓。它的使命就是能让更多人关注和购买。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个不做过多赘述。
要做到高转化就必须要以读者就是产品使用者为核心,考虑产品能给用户带来的作用和影响,这又是高转化文案的前提。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身在其中而忽略了上面规则,或走偏了方向。因为了解产品,而把注意力放在了产品优点的上,它有怎样的性能,有哪些高科技,为什么创造等等。但却忘了产品本身是为人服务的,它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会给使用者解决什么问题?
在任何文案撰写之前,确定好以上三点,再进行创作,才算是打好了基础和方向。
2、探究“那又如何”?
书中详列了如何在和用户沟通中知道,用户想要的是什么,专业而详细。
但也有简单方法:在以产品给用户带来的好处为目标撰写文案 时,始终用“那又如何?”进行验证,也就是想象用户在看了你写的好处时会说:那又如何?那么就意味着你没有写出产品对用户带来的好处,一层层往上找,当问不出“那又如何”时,才是用户想要的。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商品为人们所用和服务。物质和精神,文字毫无疑问归属到精神领域。对于我们这样的写作来者说,可能耗尽心血写下的文章,最终发布之后阅读寥寥,而给很多人带来挫败感。
那我们不妨把标题作为一篇文章的推荐文案来写。在这个碎片化信息爆炸时代,作者和读着能够连接的时间就只有这几秒,怎么能够做到吸睛而让读者有点击,这个标题就是好文案了。
用上面的方法,首先要确定的是写作内容是给那些读者看的?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然后用“那又如何”往上探究,这样写出来的标题就会越来越贴近读者。
3、找到你读着的痛苦所在,你就找到了唤起他们情绪的钥匙。
这是个书中的例子,作者为一家制造测量设备公司撰写文案,他们设备可以测量在被称为湿井的专用存储容器中的未处理污水的深度。作者采访了该设备销售经理,了解湿井和演示设备是如何工作的。了解假如没有这种设备,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结果发现,如果不使用这款设备,未经处理的污水会溢到街上,也许会流到小学或者幼儿园的操场上,所以根据此得出的文案:
作为公用事业经理,你一定不想因为污水淹没操场而上头条。
精准的把后果投放出来,调动人一级情绪里面的恐惧。从而调动了人的决定行为。
这是我学习印象深刻的一个章节,文案撰写者需要转换视角-从什么是你感兴趣,转变到什么是你的潜在客户感兴趣。
想像你的读着,凌晨三点还在床上辗转反侧。知道让他们无法安然入睡的是什么,要比你卖的是什么重要的多。
这就是为什么要以读者为核心、产品作用比产品是什么更重要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