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它还在葬礼上咧嘴大笑。——纪伯伦
提起纪伯伦,大家首先想起的应该是八年级下册所学的课文《组歌》:《浪之歌》《雨之歌》。
实际上这位出生于黎巴嫩的天才作家和鲁迅、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贪心的紫罗兰》,这篇散文收录在纪伯伦的散文集《暴风雨》(1920年创作)中。而我看的中文译本是刘新泉1921年翻译的。
《贪心的紫罗兰》由于译者和版本不同,出现许多不同的名字,也有译作《雄心壮志的紫罗兰》。
《贪心的紫罗兰》虽然归在了作者的散文集里,但是我更喜欢把它当做寓言故事看。
这个故事讲述了花园里有一株紫罗兰,本来生活很安逸,但是她却羡慕玫瑰花高大的枝干,挺拔的姿态,于是恳求大自然母亲把它变成一株玫瑰花。
大自然满足了它的愿望,可是当天暴风雨就来了,折断了它的身躯,让它走向了死亡。然而,其他的紫罗兰却因身躯矮小而安然无恙。
玫瑰花和紫罗兰有着截然不同的外表和命运。
玫瑰花鲜艳挺拔,昂首蓝天,但同时面临着风暴的危险;
紫罗兰芳香馥郁,紧贴地面,聚在一起不易被风暴摧毁。
1.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可是挡不住对未知的向往
生活在花园里的紫罗兰本来无忧无虑,心满意足。
但是它偶然间看到了玫瑰花傲然挺立的姿态,心生自卑,开始抱怨身躯的矮小。
玫瑰花听到紫罗兰的叹息后劝它要知足常乐。
紫罗兰回答道:“玫瑰花,你之所以安慰我,是因为你已经得到了我所想得到的一切;你之所以用格言粉饰我的卑贱,因为你是伟大的。在倒霉者的心目中,幸运者的劝诫多么苦涩;面对弱者慷慨陈词的强者,是多么冷酷无情!”
紫罗兰的回答让我想起“东施效颦”的典故。年少时觉得东施可笑,年纪渐长只觉得东施不过是一个爱漂亮的女孩子,仿效西施固然不好,但是也没有伤害任何人,可是她却被人整整笑了两千年。
马云有钱了成名了之后,对大众说他对钱没有兴趣。
可是人们的反应呢?就像站在马云旁边的撒贝宁一样。
成功的人可以轻描淡写地说成功不重要,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成功。
就像买得起房子的人告诉你不买房,租房也挺好。
那他们说错了吗?
不,没有。
只是每个人的立场不同。
玫瑰花觉得紫罗兰应该珍惜现有的一切,但是紫罗兰却偏偏渴望自己没有的东西。
二者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的。
紫罗兰低矮的身躯注定见不到更广阔的世界,于是它希望拥有玫瑰的身躯,去看更高处的世界。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让紫罗兰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变成玫瑰花。
最终让大自然妥协,帮它实现了愿望。
2.紫罗兰和玫瑰花的人生都很好,可是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纪伯伦和其他作家相比,高明的地方是他用玫瑰花和紫罗兰告诉我们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但是并没有贬低任何一方的价值。当然,故事的结尾隐隐透露出纪伯伦自己的选择。
“我现在要死了,我内心有一种紫罗兰不曾有过的感触。我要死了,我了解到我出生的那个有限环境以外的事物,这就是生活的目的,这就是隐藏在白昼黑夜间发生的偶然事件背后的真正本质?!?/blockquote>渺小的紫罗兰用生命的代价变成了玫瑰花,看到了紫罗兰一生都不会看到的风景。最终心满意足,安详地死去。
紫罗兰们也继续着自己安宁平静的生活。
纪伯伦写这篇散文时,正值国家动荡,山河破碎之时。
人们渴望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需要有人终结乱世之局面。
所以纪伯伦利用这株贪心的紫罗兰表明自己的选择。
现在,我们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年代里,但是同样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生活就像投资,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低风险就带来低收益。
你想要安稳的生活,就像紫罗兰一样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吧。
你选择辉煌的生活,就像玫瑰一样做好付出一切代价的准备吧!
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你不能同时涉足。
选择哪条路,都会失去另外一半的美景。
不妨找准一条,一路走下去。
银河万象说:希望你能听从内心,选择你最想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