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你是在哪里读的这本书吧,失眠的午夜还是慵懒的午后,火车上还是地铁上,斜倚的床头、洒满阳光的书桌前、异乡的街头,还是熙攘的机场延误大厅里?
这是这本书快结束时大冰在书中的提问。
我是在哪里读的呢?
大部分时候是在抱着小宝喂奶时读的,有时是午间,有时是深夜,有一个共同点是无人打扰,小宝用心地喝奶,我则是专心地看书。
纸质书是没有时间看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围着小宝转,好不容易公公婆婆搭把手,也是在我帮两个侄子补习英语的时候。
我试过在他们记单词的空隙翻看一本书,但是不行,不到五分钟他们就会说已经记得了,让我抽背。
所以这半年来的阅读,大多是看电子书,很方便,但也很费眼,我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近视度数加深了。
有点偏题了,我发现我到底还是学不会写世人喜欢的那种书评,看完之后可以深受启发,我能写出来的,只有我自己读完书之后的感受,或许叫“读后感”更合适?
不记得这是看大冰的第几本书了,只记得第一次看就觉得这是和以往看过的书的风格都补英语。大冰说他就是个说故事的人,我倒觉得他本身就是个充满故事的人。
他曾是一个主持人,知道他的人自然会说他有名,但更多的还是没有听过他。事实上当主持人已经是十来年前的事了,从2013年他就开始出书,到《小孩》已经是第七本了,他还开了一家很有名的酒吧叫“大冰的小屋”,现在已经有好几家分舵了,散落在全国各地,西安、拉萨、大理、丽江、成都、厦门、西塘、济南。
除了第一本《他们最幸福》,其余六本书的封面都是一个可爱的小孩,他说:“若你读过我所有的6本书,你会发现,我笔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小孩。疯小孩老小孩、穷小孩苦小孩、好小孩坏小孩、倔小孩傻小孩……路过你身旁的,普普通通的一群小孩。”
大冰喜欢小孩,哪怕有的小孩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还是觉得他们是小孩,只因为他们内心纯粹,永远保持童真。
在这本名叫《小孩》的书里,他写了八个小孩的故事,有执着向前的瓶罐,有仗义疏财的大松,有聪明孝顺的阿宏,有充满传奇色彩的采,有温和宽厚的黄先生,有看上去平平无奇其实心怀大爱的一群好人,还有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妹妹樱桃。
我不想剧透,所以不能写太多,只能说一句,去看吧,书中每个人的故事都是那样精彩。
有时候真的挺羡慕大冰的,他有这么多特别朋友,随便拎一个出来都可以喝着小酒、就着小菜聊上三天三夜。
可是这样豁达的大冰,也曾经经历过一段艰难岁月,艰难到他甚至不敢回忆,一回忆就难受。
好在他熬过来了,才让他的这些“孩子”有机会跟我们见面。这些人,这些故事,都该被记住呀,或许这就是文字存在的意义吧。
有一天你会明白,人生底色是悲凉。有一天你会明白,悲凉之上,有自修自证的温暖。所以,如果可以,去试着当个小孩。
如果一辈子都可以当个纯粹的小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