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我都会去姥爷家玩,除了能看望一周没见的姥爷,还能吃到他亲手给我做的美味佳肴。茄盒、炸鱼、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满满一大桌,都是我最爱吃的。每次吃饭,姥爷都给我盛上满满一碗米饭,这个菜吃一口、那个菜夹一下,我的肚子就吃得饱饱的,总是剩半碗饭还有很多菜。
这周,我再去姥爷家,他只给我做了三个菜,饭也只给我盛小半碗。姥爷跟我说,吃完了再盛,千万不能剩菜、剩饭。这是为什么?姥爷笑着跟我说:“因为习爷爷都说了,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彻底被战胜,洪灾、蝗灾也在不同的地方肆虐。虽然我们国家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所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节约粮食。”
姥爷说的这些话,我似懂非懂。我回到家,上网查询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14亿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22%,而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让所有人吃饱,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大问题。可是,随着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吃饱穿暖好像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家喻户晓的诗句似乎也仅仅停留在每个人的嘴边。节约粮食的意识逐渐减弱,浪费粮食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家里的剩菜剩饭下顿再吃不新鲜了,直接倒掉算了;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干脆送给泔水桶;饭店请客吃饭就一定要多点几个菜,浪费了不可惜,不够吃丢了面子可不行……有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餐的浪费更是达到38%。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84万吨粮食,相当于168万人一年的口粮。
看到这,我直冒冷汗,既为我浪费过的粮食而感到羞愧,也为我想到如果有一天,因为没有粮食而挨饿是多么的痛苦。我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我一定按照习爷爷的要求,再也不浪费粮食了。每顿饭吃多少、盛多少,每碗饭都吃掉最后一粒米;在学校就餐时,遵守按需盛饭的要求吃多少、打多少,做到光盘,不剩一粒米。同时,我也会监督我的爸爸、妈妈,不让他们随便扔掉剩饭、剩菜,这些剩菜、剩饭热好之后,我也会和他们一起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要我们都绷紧节约粮食的这根弦,节约每一粒米,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安全,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大连市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 三年二班 韩朋霖 指导教师:张弘)
来源:大连市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