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形成于历时十个春秋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中,这种精神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无穷的。这就是《红旗渠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这是豪情壮志的写照,这是用血汗谱写的篇章,这是民族的骄傲,这是中国人用钢毅的性格撰写的壮丽诗篇。
靠锄头铁锹、扁担破箩筐、人拉肩扛、…靠勤劳的双手铸成的震撼世界的伟大工程。
资料显示:
面对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贫瘠山区,1960年2月,在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扬贵的倡导、带领下,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红旗渠以山西省境内的浊漳河为源,引入河南林县(今河南林州)。克服三年自然灾害的极其困难条件,历时十年,完成了这被人称为“人工天河”的水利工程。
1958年11月毛主席亲切接见扬贵同志并叮嘱要办好水利
红旗渠修建10年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17岁。
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全渠长1500公里。被誉为“全世界第八大奇?!?。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为蘑菇云腾空欢呼的人们
为“渠成水到”庆典的人们
当“渠成水到”时,人们欣喜若狂的场景,不亚于人们看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蘑菇云腾空的那一刻、人群欢呼雀跃的情景。
听!《定叫山河换新装》
这首雄壮有力的《红旗渠》主题歌又在耳畔萦绕。
将红旗渠形容为“水长城”,名副其实。
奇迹!伟大!载入史册。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