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忠
我与诗人王学忠虽然从未谋面,却好似熟识已久!
记得那是2002年8月,通过一位四川老乡介绍,王学忠给我寄来了他的诗集——《挑战命运》。诗集里记录了他下岗以后的艰辛生活,我却从中读出了乐观、坚毅和阳光、正气,颇受震动!我很快给他回了一封信,表达了我对他诗歌的感受和喜爱。
从此,我们有了书信往来……每每他有新诗集出版,都会给我寄来一本。
王学忠诗集《挑战命运》
有一年, 他来北京开会,特地打来电话,问如何转车,要来家里看我。我了解到他远在西郊,而我住在东城。他显然低估了北京之大,来回光路程就要花费大半天时间。听着他热情、恳切的声音,我于是说:电话里能听见声音,很亲切、很好了,就不必大老远专门跑来了……
近年来,我随着年事渐高,阅读和写作渐少,偶尔整理书稿时,看到一本本王学忠新作和有关他的书,这里面有:中英文对照《王学忠诗稿》、《爱的深沉》(诗歌卷)和(散文?文论卷),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书名、陈才生著《用生命种诗的人——诗人王学忠评传》,我的人文社老同事屠岸题写书名、陈才生著《地摊上的诗行——王学忠诗歌研究》……我情不自禁翻阅时,仍会时时受到感动。
整理时,翻岀我的一篇短文——《生命的呼喊》原稿。此文于2006年7月2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第九版《新作鉴赏》栏目。因该文写作时在1月初,那年正好是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同时读到王学忠新作,因感动,引发联想共鸣,遂写下此文。但到发表时,想必编辑考虑已至年中,同时又限于报纸版面,作了删节。现将原文照登,也算是了个心愿。
魏巍题写书名,王学忠诗集《太阳不会流泪》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一月八日,我不禁想起了三十年前的这一天:一代伟人离开了我们!人们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滴。那一双双泪眼,一篇篇悼词,形成了泪的波涛,诗的海洋,后来被人们誉为红色的“天安门诗歌",霎时间,传遍了海内外。那是人民的呼喊,人民的悼念。今天,我收到被人称为“平民诗人”王学忠出版的又一本诗集:《太阳不会流泪》。说是“不会流泪”,我怎么老是看见诗行中强忍也忍不住扑扑簌簌往下滴落的泪水!那里,分明有一双泪眼,有闪动的泪花,不时一滴一滴地滴落在书页上,滴落在我们尊敬的作家魏巍那黑白分明的墨迹旁(魏巍是含着热泪抒写出可歌可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传世名篇的作者,特为王学忠此诗集题写这个颇含深意的书名)。这泪,是痛极之泪,是心灵深处迸发之泪,生命呼喊撕裂之泪。诗人王学忠生活在社会底层,下岗、摆摊、推车、拉货,挣扎、叫卖、奔走、呼号,只为生存必需的几元几毛几分,流下了多少辛酸的汗水和血泪!但是,他腰杆挺直,活得硬气,昂着头,挺着胸,满身豪气和正气:横扫一切生活肮脏之气,怒目审视社会不平行为,追求真理,渴望光明,呼唤希望,伸张正义,为朗朗乾坤平添了几许勃勃生气,为山川大地染上了几多清新之色。王学忠说:“我的诗,是生活的记录”,是“探索者的足迹”,是“血与泪的结合”(《我的诗》);“说出的每个字/都是一团火”(《不能向你说》);“划一根火柴/便可以把整个世界点着”(《炎夏》)!——这是王学忠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精神,动人情感,撼人心魄,给人震动和震撼,给人精神的强大鼓舞和生命的无限活力!王学忠歌唱道:“虎生生一伙儿汉子”,被“弄成各种姿态心也不会弯曲”(《竹》);“即使有天/被扼住脖颈,割断喉舌/把声音锁入棺椁/也要高唱自由的歌”(《知了》)。——这是王学忠着意塑造的诗歌形象:顶天立地、自由高歌、奋斗不息仅仅限于身边那些人。这是结束旧日子、开拓新生活的铁人的后代,是挺起腰杆、向命运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总结过去、开创未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新世界的主人。的确,王学忠在艰难生活的挣扎和奋斗中,同时倾洒心血铺写出数千首诗歌,挑选出版《未穿衣裳的年华》、《善待生命》、《流韵的土地》、《挑战命运》、《雄性石》及《太阳不会流泪》等诗集,充分表现了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显示出新世纪和新世界的人格魅力。这是推动社会发展、开创全新生活的勇敢奋斗精神。我深深地为之振奋,为之鼓舞,情不自禁地写下这篇文字,以记录我诵读王学忠诗歌创作之后难以自抑的激动与激奋之情。我突然有种感觉,王学忠的诗与30年前的“天安门诗歌”有相同的脉搏、相同的旋律,都是生命的呼喊、人民的心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