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给你一针”推出一篇《明星不读书?他们推荐的书很多你没听过》,有好些评论说怎么都是国外明星,原来国内明星都不读书的。
说国内明星不读书,多少有些以偏概全,毕竟还是有很多明星是爱读书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矮大紧老师、陈道明皇上、吴秀波蜀黍。前两天李健为南京先锋书店推荐了一个书单,是酱婶儿的:
哭泣的耳朵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传
青年斯大林
另一种乡愁(增订版)
金阁寺
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
知中·幸会!苏东坡
国史大纲
东坡乐府笺
一九八四
福地
政治秩序的起源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
今天一针推荐的这位男神,拿了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还是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不仅博览群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在香港《文汇报》副刊开设“辉笔而就”专栏,隔天一篇文章,雷打不动地写了20年。
可能你已经猜到他是谁了。
是的,他就是——梁家辉。
梁家辉写了20年专栏,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书评,从中可以看出他广泛的阅读趣味。
梁家辉喜欢读汤姆·克兰西的军事小说,“说的都是高科技,兼有不少技术性的东西,我看英文版常常要查参考书,却觉得津津有味”;
喜欢读三国,“读过很多不同版本,也读过说书的另类版本,但《三国演义经营学》之类的书,却从来都没兴趣看”;
读张潮的《幽梦影》,此书有不少名士批注,“把书连批注一起读,有点似收看高质素的清谈节目,其乐无穷”……
梁家辉还是个超级漫画迷,喜欢手冢治虫、鸟山明、古谷实、弘兼宪史等人的作品。
今天一针整理了一份梁氏书单,一并附上些许梁氏“推荐语”。书单并不全,仅是梁家辉阅读的一小部分。看书单前,我们先看看“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梁家辉是怎么回答的——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很功利地去读书。许多年轻人都喜欢质疑“读书何用”?实不相瞒,我年轻时也问过这个问题,特别是在面对公开考试,需要死背一些数学公式,或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份时,被迫花掉大好青春去生吞活剥种种“死知识”,更令人觉得无奈和愤怒。经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追求知识,原来不是从实用主义出发的,观天地之大,察万物之奇,美丽的图画、悦耳的音乐,种种“懂不懂也没关系”的知识,却能令我们生活得更充实,更丰盛和更有意义。
梁 氏 书 单
非漫画类
1.
《经典常谈》
如果说年轻人初入门时需要一些启蒙,我倒乐意介绍朱自清的《经典常谈》,那是浅白好懂的古籍入门书,对年轻人很有帮助。其实看书不论深浅,最重要先别去怕它,看书也很讲缘分,有些书不流行,你却看得津津有味,有些书人人争看,你却看不入脑,相信很多爱书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不过一般而言,经典名著都是长青的。
2.
《幽梦影》
笔者手边一本《幽梦影》是中英文对照的,译文由博通中西的林语堂先生执笔,名副其实的大手笔了。林先生著有《生活的艺术》一书,也是充满睿智的小品佳作,对于如何理解和翻译张潮此书自然有深刻体会。读林译本有另一好处:当我等懒人遇有不识文义之时,可立时参考英译,省得查书。林译是最信得过的,不愁被人误导。
3.
《韩非子》
年轻朋友往往一提起古籍便大皱眉头,以为必然是沉闷、难读的,其实古书中有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行文经济浅白,短短一二百字,便能说出生动有寓意的故事,读起来是很有趣的。
4.
《所罗门王的指环》
《所》书被纽约图书馆推许为二十世纪十本最佳自然科学著作,写的是一个爱好研究动物行为者的日常记录,要养宠物便尽量给它近乎自然的生活环境、愈聪明的动物愈不想被收养、狮子懒惰得只睡在兽笼中也不介意等事实。我是爱狗人,读到原来大部分狗都是豺的后代,只有二三种的祖先是狼,而豺狗容易见异思迁,狼狗却从一而终,真是茅塞顿开。
5.
《数字城堡》
据介绍这是丹布朗的处女作,这使我想起有些一生只写一部作品的作家,我这种说法并无贬义。事实上,《数字城堡》这小说也写得十分好,只是情报局的题材没有教会题材来得震撼罢了。正如大部分创作人一般,一件作品完成之前,必会发觉一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如果不似曹沾“十年辛苦不寻常”地把《红楼梦》翻来覆去地修改,便只好寄望下次做得更好了。一生写一本书(但重复改写很多次),绝对不是坏事,只要是好作品,一本已经无憾。
6.
《槐聚诗存》
钱锺书在《槐聚诗存》收有一首题为《赠绛》(1936年)的诗,自然是写给爱妻的,诗云:“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当时二人应在牛津吧。年轻夫妇居于异国,难以聘请家佣,出于恩爱,也出于实际需要,早餐自然由妻子煮了。钱先生感激之余,写道“忧卿烟火熏颜色”,不是嫌妻子不美,而是舍不得她辛苦,遂有“欲觅仙人辟谷方”之说。据说修道成仙者,有种称为“辟谷”的法术,不必吃东西也能生存。然而,世上本来就难遇仙人,更遑论辟谷之术了。当年成吉思汗千山万水觅得全真教丘处机到跟前,向他请教长生之术,丘道长也只是说“无长生之术,只有养生之方”而已。
7.
《三国演义》
年轻时读《三国演义》,有一事最难解释。罗贯中笔下的诸葛孔明如此英明神武、算无遗策,为什么蜀汉没有统一天下,反而是三国之中,最先败亡的一国(曹魏为司马氏所篡,只是政变,并非战败)?……后来看书多了,才知道《三国演义》之中,很多情节都是“古已有之”,罗贯中除了创作之外,也执行编辑的工作,把一些早已流行的三国戏曲、说书增删润饰,合理化地串联起来。这种工作比纯粹创作艰难得多,同时也解释了某些不合理的情节。
8.
《马可波罗行纪》
近年学术界兴起一种学说,认为马可孛罗《东游记》只是虚构故事,内容纵非子虚乌有,至少也是马可孛罗把读到及听来的故事,据为己有。愚见以为反正他战败被俘,和鲁斯梯谦在狱中无聊,吹吹牛皮也是有的,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交战,又没有后世的《日内瓦协议》,二人连明天会否活着回家也不知,又怎会存心写一本虚假的游记误导世人呢!《东游记》真伪之议,正反双方皆有大量理据,笔者要妄言谁是谁非,真是门儿都没有,反是透过阅读双方资料,增长不少见闻。
9
《子不语》
“子不语”命名源于论语:因“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书中记录的都是一些怪事,袁枚在短短几百字的故事中,不厌其烦地记下人名、地名,用意是证明真有其人其事,并非他创作的。
漫画类
1.
《蜘蛛侠》
新刊行的蜘蛛人漫画无论在故事设计、画面分割、剧本节奏等方面都非常现代化,很有电影感。而蜘蛛人的故事,很强调个人面对种种困难时的无力感,相比于那些来自外层空间,懂得飞天遁地的超级英雄,蜘蛛人只是一个不幸被蜘蛛咬了一口,身体产生基因变异的中学生。他每天都要面对学业、生活、爱情、人际关系等难题,这是一个有关年轻人成长的漫画。
2.
《星空之旅》
喜欢幸村诚的《星空之旅》这套作品,因为他虽然写未来太空,但不是天马行空如星球大战,也不是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滥调,而是平平实实的生活故事,可以说场景换了不是未来世界,也一样可行,但写未来世界则有些新鲜感,读来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3.
《岛耕作系列》
对于日本漫画家弘兼宪史先生的作品,我大部分都是喜欢的,他画工一流、题材生活化,最重要的,是有人情味,弘兼先生的漫画中,常常出现同情弱势的场面,代为提出控诉,很有正义感,弘兼先生曾写过,这是因为他成长时代很受进步思想影响。
4.
《牛头族之食桌》
我喜欢手冢治虫的幽默感:故事中的牛头族和食用人类不是互相对立的,他们明白彼此的角色,人类吃草长肉、牛头族吃人类维生,死后埋骨大地,荣养青草饲养人类,各安本分,这分明就是地球人的“食物链”理论。
5.
《龙珠》
创意工作不同于工厂出品,并非只要市场有需求,便可不停增产的,鸟山明和《龙珠》漫画高峰期养活了业界以千百计的人,而鸟山明是不可替代的,他被迫工作下去的心情,其实很痛苦,这方面在下很能理解。所以《龙珠》之后,鸟山明再也没有扛鼎之作,我猜想是因为他太累了。
6.
《去吧,稻中兵团!》
坦白说我也不大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是日本漫画家古谷实的读者:据拥有古谷先生作品中文版权的出版社日籍秘书小姐说,她也曾经因为日本人竟然绘出这种漫画而感到不好意思,没想到还真的有人要看。很难说为何我喜欢古谷实的作品,也许有点似人家爱吃蓝芝士或臭豆腐:非同道者难以明白。
7.
《永泽君》
所谓“烟士披里顺(或灵感)”很重要,当然,故事写出来之后是否成功,还要看作者的手腕,有创作冲动不一定能成功,但没有冲动的话,写出来的多是平凡的“行货”罢了。
8.
《朱古力》
《流氓蛋糕店》即《朱古力》
喜欢洼之内的漫画主要是因为他的画工精细,动作场面很有魄力,而他绘画的女子尤其可爱,穿的时装亦很有品位,很值得欣赏。其实他还有一个旧作UFO,讲述某外星人与地球风尘女子的故事,非常感人,漫画作品能兼善画工和剧本,读者还有何要求?
还有一本梁家辉不买也不看的书——
《同学少年都不贱》
关于为什么不看,梁家辉说:
“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张爱玲不想大家看,大家却非要看看不可呢!熟悉张爱玲为人的读者,有没有设想过,如果张尚在生,她会不会答应让这个故事面世呢?我想作为一个创作人,应该尊重另一个创作人的意愿,人家尚未化好妆,未换好衣服,我们便闯进香闺去,遇上大小姐是最讲究整洁的,这样做未免唐突佳人罢。”
就是这样一个正派、柔软的梁家辉。
梁家辉曾经买过一辆旧款白色敞篷甲虫车,“当时蜗居附近有条死巷,平日人迹罕至,深秋时节把车子泊在那儿一晚,翌日取车便得先扫除满车落叶,当时年纪小,不但不以为苦,还觉得十分浪漫呢!”
不禁想到朱光潜在武汉大学教书时,有年秋日,几个学生去朱先生家茶叙,看到院子铺满了落叶,便要帮老师扫院子。朱光潜说:“我晚上看书的时候,最爱听雨滴到叶子上或者风吹动叶子的声音。”
梁家辉这份“幽巷泊车待叶落”的浪漫,似乎和朱光潜的“厚积落叶听雨声”,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