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回到老家的年轻人,肯定非常的感同身受。在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的强烈压力下,年轻人们往往无所适从,他们唯一能够躲避这个情况的就是“转移话题”。
困扰中国年轻人的结婚压力
《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了对2021年未婚青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据悉,此次调查是由该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调查服务平台“问卷网”联合进行的。
春节也是中国一年中最大的假期,很多人都会回老家过年。这个时候,大龄未婚青年要面对的就是来自父母和亲戚的结婚压力。
此次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68.2%的人有过被催促结婚或找对象的经历。另外,高达80.6%的受访者认为催婚增加了春节回家的压力。
年龄相仿的男女,对来自周围的结婚压力感到郁闷,这在东亚三国来说都不罕见。据日本媒体相关调查显示,2020年日本男女未婚率分别为男性的25.7%和女性的16.4%。这个数字相当可怕,等于说日本男性每四个人,女性每六个人就有一个要打一辈子光棍。至于韩国,看看他们的出生率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年轻人的应对措施
在中国,出生年代往往是一代人的特征,此次中青报调查的对象分别是00后、95后、90后以及85后。也就是说,调查的年龄在21-36岁这个年龄段。
其中,被催婚最多的是90后。调查显示31岁-35岁的人有81.3 %被催过婚。被催婚的男性占到73.6%,女性则占64.6%。中国男性似乎承受着更大的压力,确实有很多人认为男性有了家庭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那么,在这种结婚压力下,中国的年轻人该如何抉择呢?调查的结果很有意思。
59.2%的人认为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转移话题和注意力”。在父母和亲戚的糖衣炮弹的包围下,他们忍受着结婚压力的集中炮火,为了挽救新年的喜悦,本着过一个好年为出发点,努力改变话题,转移注意力。
另外有53.0%的年轻人认为“不管对方说什么都赞同”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最近在年轻人当中涌现出一个新的流行词“摆烂”,也就是不管对面说什么,只要回复“啊对对对”就能让对方感觉像是打在棉花里面,使不上力,从而让自己摆脱困境。同样的,他们把这个词带到了催婚中。
至于其他的还有诸如“让对方忙起来”、“先发制人地询问对方的情况”、“出门去玩”等选项。总之,这应该就是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写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女生遇到催婚怎么做
调查里有一位22岁女生的评论得到广泛的关注。她是在读研究生,还是单身的她说,春节期间总是承受着长辈询问对象的压力。
“我们边吃边聊,她一定会问我:‘你有男朋友吗?’‘今年多大了,该找男朋友了’。”
这是与亲戚们聊天时“永远无法避免的话题”。
这种时候,她就会开始“装傻”。并且马上找话题转移注意力。
“这个方法很有用。比如,把话题转移到我的学习和现在面临的就业上。如果谈到学习计划和将来的工作,就能迅速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可怜天下父母心
春节前后经常会听到年轻人抱怨结婚压力大。相关专家表示,父母担心子女结婚并没有错。只不过需要改变一下做法。
“家长们必须认识到,他们不能代替孩子们。不能一直逼迫孩子,最好的做法就是在适当的时机适当地提出来这个问题,剩下的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就行了。现在在一些家庭中,因为催婚的压力非常大,以至于让孩子们不敢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