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上海位居榜首,达到42870元,而北京则首次突破4万元关口,紧随其后,山东也首次超过2万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的总收入,即居民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现金和实物收入。按收入来源分,包括工资、经营、财产和转移净收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672元,同比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上海以42870元居首,北京以41358元位居第二,浙江则为唯一一个超过3万元的省份,达到34317元。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和山东也超过2万元,山东首次超过2万元,为20309元。
以19672元的全国均值为基准,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重庆等9个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均值。
从增速来看,31个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了正增长。上海以9.9%的增速领跑,吉林以9.2%的增速紧随其后。
工资性收入占比较为稳定,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4%,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300元,增长6.8%。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占可支配收入的15.5%、8.9%和18.2%。
为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就业和提高薪酬是关键。在促进就业方面,人社部于7月至12月启动了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他们就业和创业。国家发改委也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的就业支持,鼓励多劳多得,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体提升到中等收入水平。
涨薪方面,猎聘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的薪资涨幅最高,达到29.6%,北京为27.48%,位居第二,苏州、合肥、西安、杭州分别为第三至第六。
人均消费支出为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关键因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739元,同比名义增长8.4%。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等7个省份的人均消费支出超过1.5万元。